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科技日报:电力系统的这颗国产“芯”脏,突破

来源:电力系统装备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7-16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近日,国务院国资委向全社会发布了《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(2020年版)》,包括核心电子元器件、关键零部件、分析检测仪器??、高端装备8个领域,科技创新成果178项。全球

近日,国务院国资委向全社会发布了《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(2020年版)》,包括核心电子元器件、关键零部件、分析检测仪器??、高端装备8个领域,科技创新成果178项。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联合研究院)研发的3300伏(V)绝缘栅双极晶体管(IGBT)芯片及模块赫然在列。时隔4年,联合研究院的研究团队突破了制约国内高压IGBT发展的鲁棒性差、可靠性低等技术瓶颈,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。

近日,团队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“柔性直流输电设备压接定制超高功率IGBT关键技术与应用”通过工信部组织的综合性能评价技术。 .该项目自主研发了满足柔性直流输电设备要求的4500V/3000A低通态压降和3300V/3000A高关断容量IGBT器件,解决了高压大容量压接不足的问题型 IGBT 芯片和器件。

涉及多个环节,需要多行业联合研究

高压IGBT芯片和器件的开发周期长,涉及材料、芯片设计,以及芯片技术,器件封装测试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、多行业协同发展。

“目前,电力系统应用高压IGBT器件的发展主要存在四大技术瓶颈,一是高压芯片高阻衬底材料的制备技术,以及大尺寸硅片掺杂性能和稳定性难以满足高压IGBT和FRD芯片的发展需求;二是高压芯片关键工艺能力不足,高端工艺加工能力不足提高芯片性能的能力,无法满足电力系统高压IGBT芯片的加工需求;第三,封装设计系统难以满足高压器件的封装要求,尤其是压接式器件封装,以及封装绝缘系统、多片并联均流和均压控制的研究不足;四是高压整体可靠性和鲁棒性e IGBT 器件与国外相比。与先进水平相比,还有差距,还没有经过电力系统设备和工程的长期应用验证。”联合研究院功率半导体研究所所长吴俊民在一次采访中表示。科技日报专访。

IGBT芯片尺寸小,微观结构复杂,影响芯片性能的结构和工艺参数很多。同时,IGBT芯片导通压降,关断损耗和过流关断能力相互制约,综合优化是攻关过程中最难突破的技术。

将推广到海上柔性直流输电等领域

“面对技术难题,联合研究院研究组组建青年突击队,通过理论分析、仿真设计与专家初步验证,优化IGBT芯片前单元结构和后缓冲层结构设计,开发载流子增强层、后缓冲层和超厚聚酰亚胺钝化等关键工艺,最终开发出高关断能力的IGBT芯片开发了电力系统应用,实现了IGBT芯片的通态压降、关断损耗和过流关断能力的综合优化,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”吴俊民说。

联合研究院功率半导体研究所项目负责人、副所长金锐介绍,在芯片技术方面,团队攻克了背面激光退火均匀性控制的技术难题;掌握了背面缓冲层掺杂对芯片特性的影响规律,提出了一种三维局部载流子寿命控制方法。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,该芯片的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。

“在压接封装技术方面,基于多个碟形弹簧元件串联的公差补偿技术,团队提出了适用于并联IGBT芯片的柔性压接封装结构,突破了大型IGBT芯片. 大规模并行均压控制技术,实现数百片芯片的并行压接封装;结合封装工艺特点和绝缘材料特性、封装绝缘间隙的影响、封装绝缘材料参数及获得器件绝缘水平的封装工艺参数,提出压接封装结构的封装绝缘解决方案,掌握分布式注胶和周期性脱气的灌封工艺;掌握晶圆级、芯片级、子单元级、器件级筛选方式,自主开发开发子单元和设备测试和筛选设备,支持压接包装设备的开发。”金锐说道。

金锐表示,未来将推动自主研发的高压IGBT芯片和模块应用于海上柔性直流输电、统一潮流控制器等领域,支持“双电”建设。高”电力系统,助力“碳” 实现实现碳中和的目标。

[主编:张思佳]

[来源:科技日报] ]

免责声明:转载本文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,并我们会及时更正和删除,谢谢。邮箱?/p>

文章来源:《电力系统装备》 网址: http://www.dlxtzb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716/1048.html



上一篇:电力系统的这颗国产“芯”脏,突破了四大技术
下一篇:新型电力系统,光热发电不能缺席!

电力系统装备投稿 | 电力系统装备编辑部| 电力系统装备版面费 | 电力系统装备论文发表 | 电力系统装备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电力系统装备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